【中国银河宏观】降息未到,还会来吗
(来源:中国银河宏观)
· 9月20日央行公告,1年期与5年期LPR报价利率均维持不变。9月LPR未调降的事实并不能视为货币宽松的终止,降息、降准、公开市场国债净买入依然是年内央行宽松的三个路径。我们在《美联储50BP的降息开局意味着什么?》的报告中强调,中国央行可能优先采取调降存量房贷利率的行动。该行动落地之后,年内仍可能调降政策利率10-20BP。降息工具的使用可能会给银行净息差带来进一步压力,央行可能使用引导存款利率下调与降准配合使用。
· 为什么调降存量房贷利率可能优先调降政策利率?
保持正常向上的收益率曲线,避免长债收益率过于快速下行。上周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快速向下突破2.1%,修正了我们前期对于政策利率有可能在9月调降的预期,优先调降存量房贷利率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因为相较存量房贷利率,政策利率、LPR对长债收益率的影响更为直接。如果9月央行选择调降政策利率与LPR,可能进一步加速长债利率下行,使原本拥挤的交易进一步聚集。央行保持收益率曲线正常的向上的形态可能有四点考量:保持投资的正向激励、缓解银行净息差、引导通胀预期,实现自主的降息,避免货币政策落后于曲线。
调降存量房贷利率,有利于稳定地产价格、从而促进消费,契合宏观政策转向促消费的取向。根据央行披露测算,目前存量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高于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74BP。较大利差加剧提前还贷,2023年2季度以来,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连续5个季度负增长,从高峰的38.9万亿元,累计收缩1.1万亿元。2023年8月,央行已进行一次调降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行动,根据央行披露,该次调降达到的效果为“超过23万亿元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平均降幅0.73个百分点,每年减少借款人利息支出约1700亿元,对减少提前还贷、拉动消费增长起到显著作用。”央行本次可能选择类似2023年8月的调降方式,调整存量房贷利率的加点幅度。如果按照两种假设方案分别计算对净息差的影响。方案1:年内一步到位调降70BP,可能带来银行净息差减少8BP左右;方案2:年内调降35BP,剩余的35BP通过存量房贷利率重定价在明年实现,可能带来央行净息差在今年和明年分别减少4BP、4BP。
· 降息、降准何时落地?等待与财政一致性协同,可能选在年内增量财政政策推出之时。如果长债供给高峰到来,可能为央行增持长债创造顺风条件。
降息工具的使用可能会给银行净息差带来进一步压力,央行可能使用引导存款利率下调、降准予以配合使用。年内降准的幅度可能仍有50BP。从目前财政收支数据来看,今年全年预算收支缺口或在1.55万亿元以上,10月份的人大常委会或是观察增量财政工具出台的重要观察时间节点。如果增量财政工具推出,政府债券密集发行,央行可能会加大公开市场买卖国债操作以及降准,协同发力。降准基于三方面因素考量:1、释放流动性,在政府债券供给高峰,熨平资金的过度波动;2、年内后续月份MLF到期量逐步加大,可能通过降准置换部分到期的MLF;3、降准节约银行成本,缓解净息差压力。
国债买卖是货币财政交汇点,现阶段买短+卖长并实现净投放可能是主要操作方式。如果长债供给高峰到来,可能为央行增持长债创造顺风条件。
· 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如果中国货币政策按照我们上述路径落地,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在2.0%附近波动。可以关注央行后续是否还有借入长债,择机卖出的公开市场操作。这可能对判断可供央行卖出的长债规模有直接影响,从而决定央行对收益率曲线的引导力度。
汇率:美联储9月进入降息周期,中美货币政策周期错位终止,汇率压力阶段性解除。在美国经济软着陆的基准假设下,美元下行幅度有限,中国年内降息幅度可能还有10-20BP,对应年内人民币的波动中枢预计在7.1。人民币本轮升值是反弹而非反转,如果美国不出现衰退,美元对人民币难以稳定在7.0下方。
风险提示:1. 政策理解不到位的风险 2. 央行货币政策超预期的风险 3. 政府债券发行超预期的风险 4.美联储降息超预期的风险
如需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您的客户经理,谢谢!
本文摘自:中国银河证券2024年9月21日发布的研究报告《降息未到,还会来吗》
首席经济学家:章俊 S0130523070003
分析师:张迪 S0130524060001
分析师:詹璐 S0130522110001
评级标准:
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10%以上。
中性: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10%之间。
回避:相对基准指数跌幅5%以上。
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20%以上。
谨慎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20%之间。
中性: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5%之间。
回避:相对基准指数跌幅5%以上。
法律申明:
本公众订阅号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运营的三个研究官方订阅号之一(其他为“中国银河证券研究”“中国银河证券新发展研究院”)。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名义注册的,或含有“银河研究”,或含有与银河研究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银河研究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旨在交流证券研究经验。本订阅号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订阅人做参考之用,订阅人须自行确认自己具备理解证券研究报告的专业能力,保持自身的独立判断,不应认为本订阅号的内容可以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并不构成对订阅人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银河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订阅号所提及的任何证券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订阅人需自行承担依据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进行投资决策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